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不大便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热证无汗亡津液,燥渴仍从白虎痊,胃实汗热原应下,恶寒浮缓表为先。
心烦喜呕,为柴胡证。合病两三经同病,并病传归并一经。
六经惟太阳、阳明有蓄血症,以二经多血故也,故脉症异而治则同。阴结无表证,当属之少阴,不可以身重不能食为阳明应有之证,沉迟为阳明当见之脉。
若以如字实讲,与蓄血发狂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。心为离火,而真水居其中,法当随其势之润下,故用苦寒以泄之;坎为水而真火居其中,法当从其性之炎上,故用苦温以发之。
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呕不止,属有形;若欲呕,属无形。
凡柴胡汤病而反下之,若柴胡证不罢者,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到八日以上,反大发热者,肾移热于膀胱,膀胱热则太阳经皆热。